邓晓芒/赵林-《西方哲学史》-后记-在线阅读

后 记

本书自从2005年初版以来,已经过去8年多了,其间收到各方面传来的反

馈信息,除有读者指出个别地方的表述不当外,基本都是正面的。我们作为高校

哲学教师,也感到在数年的教学实践中,这本教材还是用得颇为顺手的。然而,

学问无止境,这些年来我们也感到,本书在某些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加完善,更加

符合今天学术发展的趋势。因此,我们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建议,对本书从头

至尾重新审视,并作了一些必要的修订。其中在结构上有两处较大的变更,一处

是把“18世纪法国哲学”从单独的一章(第四章)纳入到了第三章“16—18世纪

西欧哲学”中,作为其中的第六节,因此总体看来减少了一章。这样做,主要是

考虑到更加符合标题的含括范围,以及更加贴近那个时代西欧哲学的全貌。原

来的划分则是沿用了国内过去为强调法国哲学作为法国革命的理论准备以及唯

物主义、无神论的特点而使之单独成章的做法,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是单纯从学

术上考虑的。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的一套西方哲学丛书,

就将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16至18世纪西欧各国哲学、18世纪法国哲

学、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和19世纪俄国哲学分别成卷,反映了

一种当时意识形态上的需要。但从思想史来考虑,18世纪法国哲学不论是从年

代上还是从问题域上,显然是不能从16—18世纪西欧哲学中脱离开来单独考察

的,所以这次做了结构上的调整。

另一处较大的调整是关于黑格尔哲学,原来是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压

缩为“精神哲学”中“主观精神”的一个环节一带而过,这是按照黑格尔本人的

“哲学百科全书”的体例来安排的,表面看来十分严整,没有破坏黑格尔“逻辑

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的三段式,但实际上还是有问题的。马克思曾指出,

《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而且从20世纪 60年代以

来,国际黑格尔研究越来越重视《精神现象学》的地位,黑格尔自己早年也有把

《精神现象学》作为哲学体系“第一部分”的设想。凡此种种,都使我们觉得有必

要把《精神现象学》作为他的哲学的第一部分来讲述,并且单独加以强调。当

然,实际上这里所详细分析的还只是《精神现象学》上半部分(意识、自我意识和

理性),下半部分(尤其是精神和宗教)则由于在后面“精神哲学”中有系统展开

而忽略了,但毕竟使《精神现象学》在黑格尔哲学中占据了一个几乎可以和《逻

辑学》并肩而立、相互参照的地位,这是符合当今学术发展的大趋势的。

再就是一些细节上的推敲,包括表述上的修改,体例上的一致,以及某些引308

后 记

文的增删。一般来说,我们主张对一个哲学家尽量少引一些外部的评论,以免增

加教材的篇幅,这是与我们最初定下的方针相一致的。为当今大学生和爱好哲

学的年轻读者计,我们一开始就着意要编一本目前国内篇幅最短小精悍的西方

哲学通史,最初的目标定在30万字以内。虽然初版没有完成这一指标,字数接

近35万,但已经是国内最短的了。这次修订尽管某些部分有所增加,但还是想

尽办法控制字数,根据电脑上的显示,可能会与初版相当。曾有同行向我们建

议,是否可以在书后增列一些参考书和思考题。经再三考虑,还是放弃了这种做

法。现在是网络时代,参考书可以上网查询,我们所指定的肯定不如网上的周

全。至于思考题,我们担心会有另一种负面作用,就是把读者的思想限定在自己

预先想好的某些问题上,那就还不如留下空白的好。其实会读书的读者朋友,每

一个人可能都会有自己的思考题,不必强求一致的。当然,字数的考虑也是其中

原因之一。

表述准确、逻辑清晰、行文简洁,这是我们在这次修订中尽可能追求的目标,

但是否做到了这些,还有待于广大读者评说。

最后,我们仍然要对高等教育出版社对本书的重视以及责任编辑在修订本

上付出的心血表示衷心的感谢!另外,还要对那些仔细阅读过本书初版并提供

了宝贵意见的读者致以深切的敬意!

邓晓芒 赵林

2013年12月11日,于武汉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美]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前言-在线阅读

    前言 故事发生在1806年秋天的耶拿大学城(今德国境内)。照常理来说,大多数学生和教师在那个时候本应为课程做着准备,心中充满着紧张与期待。教授们即将完成夏季学期的研究工作,而学生们也本该着手他们通常在夏末所做的事情了。 然而这一年,学校却不会像往常那样开学了。 拿破仑的军队已经逼近了这座城市,你可以在大学图书馆的阶梯上听到远方传来的隆隆炮声。法国侦察兵已经到…

    书籍分录 2025年1月20日
    612
  • 第一节 杜尔哥的生平与著作

    杜尔哥(Anne Robert Jacques Turgot),法国启蒙时代哲学家、政 治经济学家,1727年生于巴黎一个世代为法国王权服务的官僚世家。 杜尔哥的父亲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神职人员,这在那个年代被认为 是年轻人有出息的职业。在父亲的安排下,杜尔哥最后在巴黎著名 的索邦大学神学系毕业。 杜尔哥对解决他所生活时代的各种实际问题表现出强烈的兴 趣。像启…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9日
    535
  • 第四节历史哲学(一)

    在基督教传入欧洲并成为欧洲人的主流意识之前,希腊人与罗 马人都已经有了很发达的“历史学”。各种历史学著作以各种成熟的方式(比如编年体或传记体)记录了各个时代的历史事件,甚至还对 这些历史事件进行某种解释。但是,使这些历史事件得以展开的历 史本身却从未进入历史学的视野。也就是说,在这期间,历史本身的 问题尚未进入欧洲人的意识里。 历史本身如何可能?或者说,人如…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7日
    422
  • 第五节 中期斯多亚学派

    公元前2世纪中叶至前1世纪,处在希腊化文明和罗马共和制的晚期。希腊化时代的前两个世纪经济兴旺,哲学与文化有较大发展,但这种繁盛富庶建立在大量奴隶困苦劳动的基础之上,大型集权奴隶制经济也必然导致贫富两极严重分化,而这正是希腊化文明后期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三大王国的外战内乱消耗了大量国力,王朝统治集团日趋昏庸腐败,公元前2世纪希腊化文明就趋向衰落。而罗马原是一个…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1日
    557
  • 文聘元-《西方哲学的故事》-第十二章 一切为了主-在线阅读

    第十二章一切为了主 本章之所以用这个标题,是因为托马 斯·阿奎那的整个哲学有一个中心 ——上帝,他为主献出了一切。 这一章我们来探讨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 我们之所以用《一切为了主》这个标题,是因为托马斯·阿 奎那的所有哲学有一个中心——上帝,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 他热爱的主,像布莱恩·亚当斯在他那首传遍世界的歌里所说: “Everything I do, …

    书籍分录 2025年2月17日
    65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