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分录
-
第一节“科学”的理念
德国人对科学的理解与英国人和法国人有很大不同。英、法所 说的科学就是指自然科学,而德语的“科学”(Wissenschaft)一词则含 义广泛,包括一切有系统的知识,如哲学、语言学、历史、文学、数学-自 然科学等,宗教、医学、法学也概莫能外。当时由康德创建的批判哲学、历史批判和《圣经》批判的科学、语文科学,都被视为与自然科学 各科具有同样精确方法的科学学科。费…
-
第三章自然科学迅速发展
德国的自然科学是在哲学内部成长壮大,最后自立门户的。这 一从成熟到独立的过程正好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阶段相重合。当 时的哲学家身肩哲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两大重任于一身。康德的 第一部作品《正确评价活力的思想》就是以物理学的问题为对象,他 早期的一批作品也都与天文、物理等问题有关。谢林更是以《自然哲 学的观念》这部著作开创了哲学的新方向,也使他获得“年轻天才”…
-
第一章 德国启蒙运动
在欧洲历史上,启蒙运动是以近代工业革命为基础,由新兴市民 阶层中的实业界人士和进步知识分子所共同推进的一场反对封建专 制,反对教会和迷信,普及文化和教育,倡导民主、自由、平等等新观 念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的目标直接指向封建社会的种种传统和 观念,尤其是在世界观和入的图像方面,显示了与传统的彻底决裂。 它的影响范围波及到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近代资产阶级革…
-
第四节浪漫派运动:施莱格尔兄弟
与德国古典哲学关系最为紧密的是所谓的“浪漫派”(Romantik) 运动。浪漫派运动指的是18世纪中叶在欧洲开始兴起的一种思想文 化潮流,它向启蒙运动和古典文学的人道主义理念和视理性为唯一 尺度的做法提出挑战,使古典文明的古老基础发生彻底动摇。在欧 洲,没有一个国家和领域能躲避它的冲击,在那段时间里,它在哲学、 ① 歌德:《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冯至、姚…
-
第三节德国文学的旗帜:歌德
歌德和席勒是18世纪下半叶德国文坛的两面旗帜,尤其是歌德, 因其在戏剧、诗歌、小说等方面的大量著述,因其作为文人在德国封 建专制的魏玛公国参与了政治活动这一罕见事实,因其在文化和教 育领域内所发挥的特殊影响,当之无愧地被誉为德国文坛的巨匠。 与歌德同时代的德·斯太尔夫人曾这样评论道: 歌德可以代表整个德国文学,这倒并不是因为在某些方面 没有比他更高明的作家。…
-
第二节从狂飙突进运动到古典文学:席勒
席勒(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1805)的青年时代及其作品 被视为狂飙突进运动的典型代表。② 他的一生是充满激情、为理想奋 不顾身并带有戏剧性色彩的一生。他出身于一个军官家庭,在虔敬 派又不乏市民精神的家庭氛围中长大。14 岁时,维腾堡公国的奥根 (Eugen)大公强迫他去一所培养军官和官员的寄宿学校就读。他本 来的追求目标是…
-
第一节 狂飙突进运动:赫尔德
“狂飙突进运动”(Sturm und Drang)又称为“天才时代”(Genieperiode)。“天才”意指不受拘束的创作,它是作为对启蒙思潮的修 正而出现的。“狂飙突进”一词来源于克林格(Klinger)的同名戏剧 [该剧原名为《一团糟》(Wirrwarr)],后来人们用它来标识18世纪60 年代中叶(以赫尔德的《论德国近代文学·断片》为标志)到80年…
-
第二章 与文学并肩而行——德国启蒙时代的文学
德国启蒙运动不仅解放了思想,而且造成了文学领域的空前活 跃。这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部分由于理性哲学的枯燥,部分由 于精神生活的需要,18世纪后半叶,德国公众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大 增。在这块新的领域,人们找到了使那些曾被忽视的东西如原创性、 狂热的情感、内心的感觉等得以倾泻的空间。于是,遂有狂飙突进运 动、古典主义、浪漫派等文学浪潮相继涌现,且后浪推前浪,一浪…
-
第六节 通俗哲学
1740—1780年期间,德国出现了一股“通俗哲学”(Popularphilosophie)的潮流。通俗哲学的兴起,表面上看是针对沃尔夫学派,是对 他们的烦琐哲学推论的不满,是对形式主义的批判。1768年,经杜滕 斯(Dutens)主编的莱布尼茨生前许多未曾发表的作品问世,人们惊讶 地发现,莱布尼茨的思想远比他们在沃尔夫那里了解的要多得多。他 们自然会对沃…
-
第五节 虔敬派运动
在谈论德国启蒙运动时,必须提及虔敬派(Pietismus)这一宗教 运动。虔敬派运动基本上和启蒙运动同时发生,领军人物是斯彭内 尔(P.J.Spener,1635—1705)和弗兰克(H.Francke,1663—1727)。 斯彭内尔的著作《虔诚的愿望》(Pia Desideria,1675)可以被看做虔 敬派运动的宣言。他首先是想通过建立一个叫做“虔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