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时间归档:2024年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部-第一篇-第三章-乙-在线阅读
乙、亚里士多德 关于柏拉图,我们就谈到此为止;我们很舍不得离开他。当我 们进而叙述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时候,恐怕我们还得更加详细 些;因为亚里士多德乃是从来最多才最渊博(最深刻)的科学天才第一篇 第三章 第一期第三阶段: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之一,——他是一个在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人。而且由于我们拥有 那么一大堆他的著作,所以关于他的材料也就更丰富。但是亚里 士多…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部-第一篇-第三章-甲-三-在线阅读
三 精神哲学 一方面,我们已经看见了柏拉图哲学的思辨本质(不是精神的 意义,亦即没有在精神和自然中实现的思辨的理念);但另一方面 我们发现在柏拉图那里对于理论精神的有机性还没有明确的了 解。他虽然区别了感觉、记忆与理性,但对于精神的这些环节既没 有严密的规定,也没有说明它们的联系、它们相互间的必然关系。 (对认识的种类作出区别诚然很重要,但是这已经引证过了。…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部-第一篇-第三章-甲-二-在线阅读
二 自然哲学 248 在“蒂迈欧”篇中,理念的特殊性得到较详细的阐述。柏拉图 的自然哲学的基本思想都包含在“蒂迈欧”篇中。不过篇中的细节 和特殊的地方我们不能详加讨论,即使讨论也没有多少意义。从 毕泰戈拉派那里,柏拉图吸纳了不少东西;究竟有多少是属于毕泰 戈拉派,也无法确切判明。无疑地,“蒂迈欧”篇是根据原来由一个 毕泰戈拉派所写的著作加工改造而成的。也有人…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部-第一篇-第三章-甲-一-在线阅读
一 辩证法 形式的哲学思维只能把辩证法看作一个使表象,甚至使概念 混乱并表明其为虚无的艺术,以致辩证法的结果仅只是消极的。 这种辩证法我们在柏拉图那里常常见到:一部分是在那些比较真 正属于苏格拉底式的、道德的对话里,一部分也是在许多涉及智者 210 派关于知识的看法的对话里。但是真正辩证法的概念在于揭示纯 概念的必然运动,并不是那样一来好像把概念消解为虚无,…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部-第一篇-第三章-甲-在线阅读
甲、柏拉图 柏拉图也属于苏格拉底学派。他是苏格拉底最著名的朋友和门徒。他把握了苏格拉底的基本原则的全部真理,这原则认本质是在意识里,认本质为意识的本质。这就是说,绝对是在思想里面,并且一切实在都是思想——并不是片面的思想,或者是坏的唯心论所了解的思想,依照坏的唯心论的说法,思想又重新站到一边,被认为是意识着的思想,而与实在相对立——,而乃是指这个意义的思想:…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部-第一篇-第三章-在线阅读
第三章 第一期第三阶段: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 这一段讲的是哲学之发展成为科学,确切点说,是从苏格拉底 的观点进展到科学的观点。哲学之作为科学是从柏拉图开始〔而 由亚里士多德完成的。他们比起所有别的哲学家来,应该可以叫 作人类的导师〕。①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部-第一篇-第二章-丙-在线阅读
丙、苏格拉底派 苏格拉底派是第二阶段的第三节,第三阶段是柏拉图和亚里 士多德。 苏格拉底被标志为哲学精神(思维)的一个转摈点。他提出了 认识和普遍概念。我们看到,随着他,并且从他起,开始了认识,同 时世界也上升到自觉思想的领域之中,自觉思想的领域变成了对 象。我们不再听到人们问答(研求)什么是本质、自然,而只听到人 们问答什么是真理;———换句话说,本质已经…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部-第一篇-第二章-乙-在线阅读
第一篇 第二章 第一期第二阶段:从智者派到苏格拉底派 乙、苏格拉底 当苏格拉底这个伟大形象出现于雅典的时候,意识在希腊已经发展到上述的程度。在苏格拉底身上,思维的主观性已经更确切地、更透彻地被意识到了。但是苏格拉底并不是像一颗菌子一样从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他同他的时代有着一定的联系。他不仅是哲学史中极其重要的人物——古代哲学中最饶有趣味的人物,而且是具有世界史…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部-第一篇-第二章-甲-在线阅读
甲、智者派 理性在阿那克萨戈拉那里所发现并认为本质的概念,乃是简 单的否定,一切特定性、一切存在和个别的东西,都消逝到这个否 定里。在概念面前,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存在;概念正是无任何宾词 的绝对,对于概念来说,一切东西都毫无例外地只是一个环节;从 概念看来,可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钉牢的和固定的。概念正是赫 拉克利特的那个流转变迁,那个运动,那个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抗…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部-第一篇-第二章-在线阅读
第 一 篇 XIV 3 第二章 第一期第二阶段: 从智者派到苏格拉底派 在这第二段时期里,我们应当首先考察智者派,其次考察苏格 拉底,然后考察狭义的苏格拉底派。柏拉图是从苏格拉底派里面 分出来,与亚里士多德一起考察的。Nous(心灵)、目的,最初是以 非常主观的方式来理解的,即把它了解为人的目的(善)。在柏拉 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则是以普遍的客观方式来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