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时间归档:2024年
-
【复旦大学】吴晓明老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35讲-在线讲稿
这个刚才我们讲了德国的解放,他进行政治解放的不可能性。这是从现实方面来讲。 那么从理论方面来讲是怎样呢?理论方面的情况更加特别,啊一方面是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它达到了现代国家也就政治解放的高度。 不仅如此,现在德国的任务是什么,现在德国的任务是对黑格尔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进行批判,因此他在理论上,不仅达到了所谓现代国家的高度,而且达到了对现代国家进行批判的…
-
【复旦大学】吴晓明老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34讲-在线讲稿
第三点。德国革命和解放的性质。 刚才我们讲了马克思。实际上。通过确定德国的历史性。来表明他所要做的一个工作。他所提出的一项任务就是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批判。 这个批判现在不是联系着原本,而是联系着副本,也就是联系着德国哲学来进行马刺解释为什么要联系着副本,联系着德国哲学来进行。 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德国人是本世纪的哲学的同时代人,而不是本世纪的历史的同时代人。…
-
【复旦大学】吴晓明老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33讲-在线讲稿
好,各位同学,我们开始上课。 那么前面讲了,马克思在一八四三年德法年鉴时期时期呢最重要的一个理论特点,就是转向费尔巴哈。 啊所以一八四三年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是从黑格尔的哲学啊,无论是较早的这个自我意识的立场,还是教后的人民理性的立场,啊转向费尔巴哈转向费尔巴哈。 所以马克思的这个德法年鉴时期的作品啊,非常明显的站在了费尔巴哈的立场上,所以我们在准备材料当中…
-
【复旦大学】吴晓明老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32讲-在线讲稿
西斯蒙第看到什么呢?西斯蒙第想要看到的、或者论证的,就是这种经济是出自现代经济生活的矛盾。因此,它是不可避免的。 啊,所以。他在自己的经济学的著作当中,到处看到资本主义生产的反面。在当时的社会当中,西斯蒙第论证了危机的不可避免性,而且这种危机最终是毁灭性。 他在他的经济学著作当中还讨论了工业和农业中小生产者的破灭,工人被机器排挤,收入和消费的低落趋势等等。因…
-
【复旦大学】吴晓明老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31讲-在线讲稿
我们接着上课。这个刚才我讲了重农主义,特别是归纳。他提出了一种分析,这种分析呢,他认为财富的源泉是在自然界和土地,所以是农业生产具有财富增加的核心的地位。它的概念用的是纯产品。在纯产品这个核心的主题上,把财富的增加分成两种,一种叫做增值,一种叫做加算。 那么加工工业按照魁纳的看法。在这个里面只有财富的加算,而没有财富的真正的增加,也就是说没有产生纯产品。 那…
-
【复旦大学】吴晓明老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30讲-在线讲稿
红楼梦里有石呆子是吧。啊这个学家,啊那个薛蟠他就想要把他那个什么砚台啊还有什么东西买过来,那不行,就是不买给你,不能卖给你的,这个财富是特殊的财富。我们会说这叫国宝,这是我们家的镇家之宝,这东西不能卖的。 但是在市场和流通极大的发展起来之后,所有的事物、所有的使用价值、所有被以前的人看作是具体的宝贝,都有价格,哪怕你不卖它也有价格,它也有价值。 一方面是发达…
-
【复旦大学】吴晓明老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29讲-在线讲稿
这一节的标题是费尔巴哈哲学与国民经济学。因为当我们说到马克思和恩格斯从莱茵报时期到德法年鉴时期,有一个重要的转变。 那么这个转变呢需要有两个材料,一个是费尔巴哈哲学,另外一个呢是国民经济学。 那么国民经济学,我们讲它就是后来我们通常用的叫古典政治经济学或者政治经济学。 因为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一直用国民经济学这个词,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也用国民经济…
-
【复旦大学】吴晓明老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28讲-在线讲稿
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比拟的说法来讲。 就是如果我站在超感性世界的一边,那就是形而上学的历史。啊,我依靠什么呢?依靠对理念的分有来解释这样的关系。 现在我站到感性世界一边。那么超感兴新世界怎么办呢?对人来说,没有超感性的事物吗?有的。比如说上帝。这种观念从何而来?一个经验的。感性的有限的生存。他怎么会得出一个绝对的、超越的、这样一个观念来的。显然如果我仅仅站在感性…
-
【复旦大学】吴晓明老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27讲-在线讲稿
好,各位同学,我们继续讨论。现在我们讲对象性。 对象性主要针对主体而言。啊,当然现实的主体,首先也必须是感性。其次,他还必须是对象性。 对象性有两个基本的命题。啊,费尔巴哈是这么表述的。 第一个命题。啊,主体如果没有对象。他就是无。啊,主体如果没有对象,它就是无。 这个话首先是针对黑格尔所说的主体。叫绝对主体。 啊,我们说,黑格在精神现象学当中,表述他的哲学…
-
【复旦大学】吴晓明老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26讲-在线讲稿
海德格尔解释说,上帝死了是说,超感性世界腐烂了,坍塌了,不再具有约束力了。 那么超感性世界什么意思?我们从哲学史上来讲,很很容易理解的一个是超感性的世界,一个是感性的事情。 那么形而上学意味着什么呢?行了上学意味着, 第一,这两个世界要被严格的区分开来。一个叫感性世界,一个叫超感性世界。这两个世界必须被严格的区分开来。第二。本质性在超感性世界,而不在感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