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活火与原子
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
河流。请问您:人怎样才能两次踏进同
一条河流?
这一章我们讲毕达哥拉斯之后的两个大哲学家“二特”——
世界是原子,所以我把这章称做《活火与原子》。
的哲学家。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思想在他死去千年之后仍深
深地影响着西方的人们,包括黑格尔和马克思,他的作品不但充
满了智慧的闪闪金光,而且是充满了火与雷电一样的灵感,也像
火与雷电一样激荡人心。
一个刻薄的家伙 像毕达哥拉斯一样,我们现在对于伟
大的赫拉克利特的生平知道得极少。其实我们对于他的思想也
知道得不多,只是通过柏拉图对他的记载而知道了一些,而柏拉
33图之所以要记载他的思想,只有一个目的——反驳他。然而,即
是一个伟大的哲人,充满了智慧与诗意。
关于他的生平,我们只知道赫拉克利特出生在以弗所一个
贵族家庭,以弗所位于伊奥尼亚区域内,这伊奥尼亚包括现在的
小亚细亚半岛沿海地区和海中一些岛屿,像意大利南部一样,是
古希腊人的殖民地。他的生卒年月大约是公元前540年至公元
前480年。不好意思,对于赫拉克利特的生平经历我能说的大体
也就这么一点儿了。
对他的生平我们知道得很少,对他的性格我们知道得倒多
一点儿。但我首先要声明,下面这些对他的性格的说法可能并不
符合事实,因为它的依据只是赫拉克利特的著作片断,而这些片
克利特成本成本的著作的。
拉克利特是个相当刻薄的家伙,喜欢说别人坏话,他认为人是
“宁愿要草料而不要黄金”的蠢驴。他看不起别人,认为人都是天
生的懒汉,所以即使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也只有用鞭子抽打
他们,才能让他们去努力工作。
他骂的对象中包括自己的乡亲。他曾说过这样的话:“以弗
所的成年人应该把他们自己都吊死,把他们的城邦让给未成年
的少年去管理,因为他们放逐了赫尔谟多罗,放逐了他们中间最
优秀的人,并且说:‘我们中间不要有最优秀的人;要是有的话,
让他到别处去和别人在一起吧。””
34利特对他们的感觉不一样,至少过了千儿八百年后是如此,在纪
元4世纪时,以弗所就出了雕有赫拉克利特头像的钱币,这应当
算是一个挺大的荣誉。
对乡亲们尚且如此,对别人就更不用说了,赫拉克利特一概
加以批判讽刺。当他谈到伟大的荷马时,他就毫不客气地说应该
用鞭子抽他一顿;谈到毕达哥拉斯,他说那是个缺乏理解力、只
会死记硬背的家伙,压根儿算不上有智慧。
在他说过好话的极少数人中,有个叫条达穆斯的,赫拉克利
特称条达穆斯是“比别人更值得重视的人”。为什么呢?只因为
条达穆斯像他一样,认为:“绝大多数人都是坏人。”
世界是一团火 我们对赫拉克利特的思想比他的生平要
知道得更多。他的思想简直像黑格尔的哲学一样深刻,还像泰戈
尔的诗歌一样优美,像马丁·路德·金的演说一样富有感染力。
赫拉克利特的第一个思想是他信仰战争,并且鼓吹战争。他
认为战争是万物之父,也是万物之王。它能让一些人成为神,而
使另一些人成为奴隶。
他认为战争就是正义,因为战争对一切人都是共同的,大家
凭各自的力量去争取胜利,一切都是通过斗争产生和消灭的。
与赫拉克利特对战争的信仰联系在一起的是他的斗争学
说,他认为万事万物相互斗争,这正是万物存在的根据,一切都
是通过斗争而产生的,就像一切都是通过斗争而消灭的一样。
他的这种思想与我们所熟悉的现代哲学家尼采很相近,尼
采也十分信仰战争,劝说人们:“我不忠告你们工作,只忠告你们
争斗。我不忠告你们和平,只忠告你们胜利。让你们的工作只是
战斗,而你们的和平则是胜利吧!”如果读读尼采的《查拉图斯拉
35了激荡人心的诗意。
但赫拉克利特并不是一味讲斗争的人,就像他鼓吹战争并
不说明他是战争贩子一样。他的斗争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对立统
一。
他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这就像一个钱币的两面一样,这两
个对立面是互相斗争的,但这种斗争并不是一味的不和与争斗,
而是对立中有统一。因为在斗争中对立面会相互结合,相互结合
就会产生运动,而运动就会走向和谐。于是就构成了这样一副图
景:对立(不和谐)→运动→统一(和谐)。所以他说:“对立对于我
们是好的。”而万物都是这种对立统一的结合物。他说:
结合物既是整个的,又不是整个的;既是聚合的,又是
分开的;既是和谐的,又不是和谐的;从一切产生一,从一
产生一切。
我们可以用一句中国俗话说明赫拉克利特的这种思想,这
句话就是“不打不相识”。两个不相识的人碰到一起了,由于某种
原因产生了对立,于是就有了运动——打架,一打发现对方原来
是个武功高手,或者是条真汉子,于是两个人就“统一”了,大家
和和气气,做个朋友。
尔又大大地影响了马克思。
我们谈了赫拉克利特的斗争与对立统一,请大家想想,这斗
争与对立统一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那就是一个字——变。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一个本质特点就是变。他说过这样
36一句名言:“万物都在流变着。”他认为,万物从产生的一刻直到
消灭的一瞬,都在不断变化着,从没有中止的一刻,世界上没有
什么东西是不变的、永恒的,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变本身,只有
它才是不变的、永恒的。
我想大家都听说过他的一句名言:
踏入同一条河流里的人们,流过他们的水是不同的,永
远是不同的。
这个意思用另一句来说,就是我们久闻大名的“人不能两次
踏进同一条河流”。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在第二次踏进这条河流时,这水
已经不是第一次踏进时的水了。
大家可以猜猜看,人怎样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答案很简单:将河的上游下游都堵住。
赫拉克利特还说过这样几句话:
(一)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何神
或任何人所创造的;它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一团永恒的活
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二)一切事物都换成火,火也换成一切事物,正像货物换成
黄金,黄金换成货物一样。
(三)火生于气之死,气生于火之死;水生于土之死,土生于
水之死。
(四)火的转化是:首先成为海,海的一半成为土,另一半成
为旋风。
从这四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来呢?
37(一)火是万物的本原,万物都是由火生成的。
(二)火与其它万物之间是一种相互转换的关系,一方面万
物由火转换而来,另一方面万物也可以重新转换为火。
(三)除火之外,还有其它三种基本元素:水、土、气。万物首
先由火变成这三种基本物质,再变成花鸟虫鱼、金银铜铁等万事
万物。
(四)这一转换的具体过程是这样的:火→水→土→气。因为
海是由水构成的,而风是气。
到这里我们可以联想一下古希腊其他哲人关于万物起源的
说法:最早,泰勒士认为万物来自于水,而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是
火,到后来的恩培多克勒,就是那位为了证明自己是神而跳进火
山口被烧成灰的家伙,把以前人们的说法综合起来,干脆说水、
火、土、气都是万物的始基。
以上就是赫拉克利特的四个主要思想。当然他的思想不止
这四个,例如他也反复地提到过一个“上帝”,并且认为那上帝才
是最聪明的,上帝看我们这些人,哪怕是最聪明的人,也像成年
人看小孩子一样,是最幼稚不过的。他说:“最智慧的人和上帝比
起来,就像一只猴子,正如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会是丑
陋的一样。”但我们在这里只提这四个。
德谟克里特+有一个人,我个人对他不怎么感兴趣,
却不得不考察,而且是相当仔细地考察了他的思想,因为倘若忽
略了他,我们对古希腊哲学的理解与判断就会出现失误,而不能
以篇幅有限为借口请求原谅,这个人就是德谟克里特。以他为代
38表的“原子论”在古希腊也许没有太高的地位,但在今天他获得
了空前的认可,原因就在于两千多年前德谟克里特的理论被二
十世纪的物理学证明有着惊人的准确度。
赫拉克利特都要清楚一些。他同另外一位有名的古希腊哲学家、
伟大的“智者”普罗泰戈拉一样,是色雷斯人。色雷斯位于今天的
马其顿共和国境内,是块出人才的宝地,如果您高中历史学得
好,一定知道另一位伟大的色雷斯人,他就是奴隶起义领袖斯巴
达克。
德谟克里特很喜欢旅行,年青时就开始到处游历,从南面的
克里特直到东面的波斯,他的目标也许是到处找老师追求知识,
也许是到处找美女追求艳遇,谁知道呢?要知道这两种人在古希
腊多得很。他也一定到过雅典的,只是当他到雅典后,发现竟然
没有一个人听说过他的鼎鼎大名,不由怅然若失,很久后还愤愤
不平地说:“我到了雅典,可是没有一个人知道我。”
天南海北逛够后,德谟克里特又回到了故乡,色雷斯的阿布
德拉,并且在那里直住到老死。
德谟克里特具体的生日和死日同样不清楚,但可以确定他
精力充沛的年份大约在纪元前420年左右。
神奇的原子 关于德谟克里特的思想,我想大家至少对
这个名字是熟悉的,那就是“原子论”。但这“原子论”可不像听起
来的那么简单,要真正说清楚还真得费点口舌。
依据德谟克里特对原子的描述,我们可以这样大致地想象
原子的形态:
形状:原子是一些有着各种各样形状的小粒粒,方的、圆的、
扁的、长的都有。
39硬度:它们是不可分的,它们内部没有一点空隙,无论用多
锋利的刀也休想砍开。
数目:原子的数目比撒哈拉沙漠中的沙子还要多,数都数不
清。
种类:与数目一样,原子的种类也无限的多。
大小:有的大,有的小。
温度:原子有的热如火,有的冷如冰。
重量:有的重,有的轻。
寿命:原子与天同寿,与地齐庚,不可毁灭。
除了上面这些特点外,原子有一样更为根本的特性:永恒地
运动。
原子自从产生起——是与宇宙的产生一起的,就在不停地
运动着,现在还在运动,将来也会永远运动下去。
原子的运动有什么特性呢?有两种可能性:
首先,原子像一只苹果掉到地上,是从上往下坠落的,而且
永远在坠落着。
但它们坠落的速度并不相同:有的原子轻,如鸟羽飘落般
慢;有的原子重,则如砖头下坠般快。由于这快慢相异的缘故,有
些重原子后发而先至,赶上那些先落但因轻而慢的原子,这样就
发生了碰撞,于是原子们就会像两个碰到一起的乒乓球一样,往
外弹开来。
第二种可能性是原子的运动压根儿没规律,就像没头的苍
蝇或者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乱窜,用科学术语来说,是一种随机运
动。
那么这个世界是到处充满了原子呢,还是除了原子之外还
有虚空?这是一个问题。
40德谟克里特早就看到了这个问题,他的答案是:茫茫宇宙,
除了原子之外还有虚空。
德谟克里特这样说的原因不言而喻:因为原子是运动的,而
在毫无空隙的地方它无法运动。就像我将一块石头扔向那只鸟
儿,如果没有虚空,也就是说在我与这只鸟儿之间有什么东西阻
拦,那么石头就没办法打到那只鸟儿,那只鸟儿也没法子飞了,
我也没法子走了。
这个虚空究竟是啥东西一直有争议。古希腊,也许除了恩培
多克勒之外,别人并不知道在看来空无一物的空间中还有一种
看不见的东西——空气,所以他们只看见虚空,也凭经验知道没
有这虚空运动就无法存在。即使在知道了空气的存在之后,从文
艺复兴直到牛顿,都认为存在着所谓绝对空间,我们也许可以把
它们类似地看做古希腊人眼中的虚空。但爱因斯坦通过他的相
对论告诉我们,所谓绝对的空间是不存在的,就像以太不存在一
样,这也就给古希腊的虚空观念打上了句号。
德谟克里特认为原子是万物的本原,也就是说万物都是由
原子组成的。那么原子是如何构成万物的呢?
我们前面刚说过,原子是永恒运动着的,既然无数的原子都
同时在运动,就不可能不产生一个结果:碰撞。这样碰来碰去就
形成了一个个的漩涡,就像我们通常在流水中看到的一样,它能
将许多草叶啊、树枝啊什么的聚集到一块儿,原子这种漩涡运动
也能把大量原子聚集到一堆。这些成堆的原子就不再会是和原
来一样的原子,而是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物体。
德谟克里特的这个说法是大有道理的,千年之后,科学家们
所得出的结论至少在表面上同他的结论有接近的地方,也认为
物体有的是由分子组成的,但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有的物体
41则是直接由原子组成的。总之一句话,物体都是由原子组成的,
是由好多原子组合而成的。
这样物体不断地产生,不断地增多,渐渐地就变成了整个的
世界。
不但“原子论”有道理,德谟克里特关于漩涡运动产生物体
乃至世界的思想也是不折不扣的天才设想。两千多年后,伟大的
是用漩涡运动来说明天体起源的,甚至于他的描述与德谟克里
特所说的也大致一样,先是有一些宇宙尘埃,漩涡运动把它们聚
到了一起,最后形成了星系,我们地球与太阳都是这样形成的。
我们由上可见,就远见卓识而言,德谟克里特也许是前无古
人,后无来者的。
德谟克里特还有一个奇怪但极有意思的观点,他认为除了
我们这个世界外,原子还构成了许许多多的其它世界,这些世界
就像牛羊一样,有些正在生长,有些却已衰老,有些可能天上有
好几个太阳月亮,有的则可能一个也没有。
总之,世界就像一个人,有生有死,没有永恒的世界,只有永
恒的原子。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