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分录
-
第四章绝对与人类自由
追究自由的本质,探讨与之相关的问题,在全部西方哲学中尤其 是在近现代西方哲学中,始终是一个核心命题,同时也是最容易引起 争议的问题。谢林在1809年发表的《自由论》着重讨论了自由与体系 的关系、泛神论的自由观、善和惡与上帝的人格化对整个世界的意义 等问题,是迄今为止从纯粹哲学方面研究自由及与之相关问题的最 深刻、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
第五节评价
《先验唯心论体系》在整个德国古典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它 出版一直到今天,入们始终在对它作出各种各样的评价。费希特在 它出版不久后就发现它所表达的思想与自己的知识学并不完全一 致,他为此批评谢林,并由此导致二人展开激烈的争论。① 当代著名 哲学家劳特曾为费希特作辩护,说谢林在强调主客同一性的时候,实 际上是用主观意识去代替客观对象,把本来没有意识的自然像变戏…
-
第四节 目的论与艺术哲学
在“目的论”这一章中,谢林试图说明自由与必然是如何在自然 产物中、在自然有机体中统一起来的,并进而去说明,这是有意识的 能动性与无意识的能动性的同一。谢林在这里的解说很简单。他认 为,人自身摇摆于自由与必然性之间,所以,人就是一种永远残缺不 全的存在者。而康德关于自然合目的性的论述却告诉我们,有机自 然界则不同,唯独它“向我们提供了自由与必然的统一在外部世界…
-
第三节 实践哲学体系
在有限自我的直观结束的同时,就是有意识的反思的开始。这 就是说,自我由于意识到先验抽象,才可能使自己自为地超越于一切 对象之上,才可能把自身认做理智。然而,这种把自身当做理智的行 动是绝对的,自我从此就不可能再用理智行动进行解释,理论哲学的 锁链因此而中断。在理论哲学超越自己界限的时候,我们就进入实 践哲学的领域,因为实践哲学仅仅是用自由意志、无上命令等公设…
-
第二节 理论哲学体系
谢林认为,意识在理论哲学体系中经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 是“从原始感觉到创造性真观”,它旨在说明自我是怎样直观它自身 受到限制和怎样直观它自身是进行感觉的,即自我对自身的直观。 我们的出发点依然是自我的概念,这是涵盖主体和客体、观念与实在 两方面的统一体概念。尽管自我意识在其本原上是纯粹观念的,但 自我对我们来说是通过意识并且是作为纯粹现实的东西而出现的, …
-
第一节基本原理
在这部著作一开始,谢林就说: 我们眼下这部著作的目的正是要把先验唯心论扩展成它实 际上应当是的东西,即扩展成一个关于全部知识的体系,因而不 是仅仅一般地证明这个体系,而是用事实本身证明这个体系,就 是说,真正将其原理推广到关于主要知识对象的一切可能的问 题上,无论这些问题是先前已经提出而没有解决的,还是通过这 一体系本身才能构成和新出现的。① 谢林在这里已经…
-
第三章《先验唯心论体系》
谢林在研究自然哲学的同时,也以很大的热情继续研究先验哲 学的问题。他认为,虽然自然哲学与先验哲学研究的对象不同,但它 们却是相关的。自然哲学的出发点是客观性,它要回答的问题是,人 们如何获得关于客观东西的知识;先验哲学则把主观性看做第一位 和绝对的,并且以此去解释主体如何到达意识,并进而使知识具有客 观性。谢林的这个思想构成一种既对立又平衡的图式,如果说自然…
-
第四节 人与自然
1801年以后,谢林对自然哲学仍然感兴趣,并且时有一些论著发 表。总的来看,后来的论著基本上延续了早期已经确立的自然哲学 观,只是注意当时新出现的科学成果,对原来的思想予以充实和发 展。比如,他在1810年的《斯图加特私人讲座》(Stuttgarter Privatvorlesungen)中就说,以往大多数哲学把自然界排除在外,而他的 体系则充分注意自然科学…
-
第三节自然的创造与级次
如果说《观念》的主旨是解决自然观问题,那么谢林在此之后发 表的《论世界精神》所讨论的基本问题则是有机界与无机界的关联 它要说明的是自然界的这两个部分应当建立在同一个原则上,这就 ① 卡尔·谢林主编:《谢林全集》第2卷,第56页。 是所谓自然界的灵魂或精神。 在谢林看来,无机界是机械论的世界,它表现为氧化、电流、磁性 等现象,受到物理学中的力学定律的规定;有机…
-
第二节生生不息的自然
在谢林看来,存在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精神世界,这是先验 哲学必须探讨的内容;另一部分是自然界,这是自然哲学应当考察的 范围。这两个部分的绝对同一是由那冥冥之中的绝对来实现的。年 轻的谢林正是通过对自然哲学的研究才开创了属于他自己的哲学时 ① 参见卡尔·谢林主编《谢林全集》第4卷,第 26、43 页。 代,并由此登上他个人荣誉的高峰。 谢林对自然的热爱和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