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解构的背景

按照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是“哲学”的同义词。“哲学”来源于古 代希腊,意为“爱智”。爱智的学问即哲学,它追问事物的根据——这是事物的生存方式,并构成最基本的哲学框架;无论任何一派哲学,都旨 在寻找一种本原性存在,以此为中心或基石,导致出多彩的哲学形态。 表面上,哲学家们对“何为本原”的回答不同,实际上,这种争论 只具有次要性质,因为“本原”实际上只有一个--大写的逻各斯。

所谓爱智即爱逻各斯。逻各斯是西方哲学传统围绕的中心。对任何 传统哲学家来说,以下观点总是不言而喻的:心灵是思想之源,它的 地位相当于“神”。思维追求理性与逻辑,只有符合逻辑规则的思想 才是真的思想,才符合真理。思想的真理只有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才 可以交流和理解,表达有两种方式:(1)说话,思想最直接的交流;(2) 文字,它记录说话的内容。因此,亚里士多德曾经认为,被说的词是 心理经验的符号,被写的词是被说的词的符号。就是说,语言有自己 的等级体系,文字处于最底层,它是关于符号的符号。

总之,以逻各斯为中心,形成了心灵或思想、说话、文字之间的相 互关系,文字只具有工具作用,而说话与文字不同,它是逻各斯的一 个重要因素。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所谓思与在的对立关系是在 思维着的理性(逻各斯)范围之内探讨的,理性的逻各斯具有解释一 切现象的绝对权威性。

逻各斯是西方文化传统中支配一切的精神力量。赫拉克利特 称,万物都根据永恒的逻各斯产生。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实 体、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人性及其所替代的中世纪的神性、培根的理 性新工具及理性在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胜利、德国人的思辨理 性……这一切,在某种意义上,不过是逻各斯的特殊表现方式。哲学 是文化的精髓,以逻各斯为代表的文化是规范和支配自然的文化,它 使人类的自然成为“人类文化的自然”。自从文化掉进逻各斯的陷 阱,文化对自然的压抑随之而来,于是文化便始终规范着人,它抹煞 着人的自然性。

现代以来,以逻各斯为代表的形而上学传统遭到哲学家们越来 越激烈的抨击,所谓反形而上学,实际是反对逻各斯文化。 尼采的口号是重新估计一切价值!他试图让词语脱离逻各斯的 依赖,认为哲学话语只是一种修辞式的隐语,一种可以破译的话语。真理只是幻象,人们却早已忘记它是幻象。

弗洛伊德也说,意识是假象,本能的心理活动是无意识的,却被 意识的交往掩盖了。无意识的典型是梦,梦的符号把意识的意义和 对象抹掉了,梦的意识需要重新破译。

胡塞尔提出:面向事物本身!他所谓“事物本身”是在隔离“自然 的观点”之后得到的现象,而“自然的观点”就是以往西方传统哲学文 化观察世界方法的总称,主要是逻辑理性的思维态度。胡塞尔是 20 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发动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哲学革命,使 20 世纪哲学面貌产生了根本变化。现象学批判传统自然思维或逻辑思 维,把这些态度从现象学中隔离出去,这实际是把整个西方哲学传统 搁置一边,回到先于逻辑的东西。尼采对传统的批判,弗洛伊德对意 识的批判,是另一种搁置的态度。胡塞尔之后的欧洲哲学,不断进行 这样的搁置:存在哲学、解释学、结构主义,甚至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从 不同角度寻找先于传统本体论和逻辑认识论的东西,“面向事物本 身”是它们共同的倾向,其蕴意在于反对以往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然而,胡塞尔、海德格尔、20世纪法国哲学家们,甚至维特根斯坦,对 “事物本身”的理解有很大不同,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反形而上学 问题上的一致性。

围绕逻各斯传统的光环是心灵的智慧:它的要素是抽象而神圣 的观念,表现为实体、概念、理念、真理等等。它们是形而上学的意义, 通过传统的思与在的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表现出来。

维特根斯坦以他实证并且幽默的口吻表示他的态度:我们只能 说可以说的东西,对不可说的东西应该保持沉默。对他而言,实证的 领域属于语言,而不属于观念。他晚年最后的结论是:可说的只是我 们如何去玩语言游戏,游戏的界限并不超出语言的界限;不可以说的 是游戏之外的一切(比如语言游戏之外的对象、思想、心灵),如果硬 去谈论他们,就得使用乌托邦一样的语言。

海德格尔则认为,用现象学方法排除对存在与真理的逻辑性理 解之后,遗留的“现象学剩余”是一种被传统遗忘了的存在。对这种 存在意义的阐述,需要一种原始的诗一样的语言和新的解释学,它不是爱智的知识,而是智慧之根。我们已经习惯了形而上学的抽象思 维,但海德格尔的存在却是疏远而朦胧的。当他说思是诗时,并不是 回到一个逻辑的逻各斯。海德格尔“思”的开始是传统爱智的终结。 当代法国哲学家们一反清晰明了的唯物主义传统,其庞杂晦涩 令人困惑,这是由于他们书写的文本自身的困难造成的。这些文本 与“形而上学语言”之间出现裂痕,而文本的作者们不是传统哲学家, 而是人类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历史学家、文艺理论家等等。 近代哲学,特别是 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反形而上学潮流是在回答 康德提出的一个老问题。康德的问题是科学的形而上学是否可能? 他的“三大批判”向我们揭示出形而上学是如何一步步被驱出科学, 在实践理性、审美和信仰领域保留自己的地盘。康德终于不能建立 一门科学的形而上学。换句话说,被保留的地盘中没有科学,只有信仰,这才是康德哲学革命的真实意义,它等于宣布了思维与存在的同 一性这一传统哲学问题的破产,是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形 而上学问题的颠覆。

一百多年后,胡塞尔只是以变换的方式提出与康德同样的问题: 他以前的哲学都是形而上学,所以要以“隔离”的方式置之不理,从而 直视“事物本身”。以下观点中胡塞尔与康德又不期而遇:理性的思 维方式对自然科学问题是有用的,但当他超出这个界限去证明形而 上学问题时,就是愚蠢的。

由此看来,哲学的断裂早在康德就开始了,当代西方哲学家们在 完成康德和胡塞尔的使命,一层层剥离“形而上学”的语言用法,以显 示语言的本色或事物本身,这与传统哲学思维有了很大的区别,它搁 置了理性的逻各斯。德里达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柏拉图-《法篇》-第十二卷-在线阅读

    第十二卷 雅典人如果一名派驻外国的大使或公使对国家不忠诚,无94: 论误传信件,还是歪曲信息,出于善意或敌意,这样的人作为大使 或公使,都要受到渎神罪的指控,因为他们的行为违抗了赫耳墨斯 和宙斯的派遣和旨意,要在罪行得到确证以后,再来决定给他们什 B 么样的惩罚或罚款。 偷窃是一种肮髒的行为,公开抢劫更是罪大惡极。宙斯的儿 子既不会偷,也不会抢,更不会对同类…

    书籍分录 2024年9月21日
    595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三部-第三篇-三-在线阅读

    三、费希特 费希特的哲学是康德哲学的完成,〔我们必须特别指出,他的 哲学是以较逻辑的方式阐发出来的。他并没有超出康德哲学的基 本观点,最初他把他的哲学看成不过是康德哲学的系统发挥罢 342 了。①〕在康德、费希特以及谢林的哲学之外,没有别的哲学。其他 的哲学都是从这些哲学剽窃一些东西,而关于这些剽窃来的东西, 612 他们又彼此互相攻击和争吵。Ils se …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576
  • 第五节 洛克的实体学说

    洛克认为感觉和反省是观念的来源,不论何种复杂的观念都可 以还原为简单的感觉观念和反省观念,不过,有一种观念是例外,那 就是实体的观念。洛克直言不讳地说:“我承认另有一种观念,人类 有了这种观念是会普遍有用的,按照一般所说,人们好像是有这种观 念的。这种观念就是实体的观念,我们借感觉或反省得不到、也不可 能得到这种观念。”① 根据洛克的知识起源理论,既然实体的…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5日
    425
  •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部-分期-在线阅读

    〔分 期〕 我们研究希腊哲学,现在应该进一步划分三个主要的时期:187 (一)从泰利士到亚里士多德;(二)罗马世界中的希腊哲学; (三)新柏拉图派哲学。 (一)我们从思想开始,不过是从完全抽象的、在自然形式或感 性形式之下的思想开始,一直进到规定的理念为止。这一个时期 表现着哲学思想的开始,直到哲学的发展,以及哲学之完成为一个 自足的科学整体。这就是亚里士多…

    书籍分录 2024年5月28日
    397
  •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著者对许多神学家、哲学家和几何学家作的第六组反驳的答辩-在线阅读

    著者对许多神学家、哲学家和几何学家作的第六组反驳的答辩 一、谁要是不首先知道思维的性质和存在的性质是什么,谁 就不能肯定他是否在思维,是否存在,这是千真万确的。不是由于 这一点而需要一个深思熟虑的或由论证得到的知识,更不是需要 对这个知识的知识,使他由之而认识他知道,知道他知道,以至无 穷,因为对任何事物决不可能有这样的知识;而是,只要他用这种 内部的、永远…

    书籍分录 2024年7月30日
    36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