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解构的背景

按照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是“哲学”的同义词。“哲学”来源于古 代希腊,意为“爱智”。爱智的学问即哲学,它追问事物的根据——这是事物的生存方式,并构成最基本的哲学框架;无论任何一派哲学,都旨 在寻找一种本原性存在,以此为中心或基石,导致出多彩的哲学形态。 表面上,哲学家们对“何为本原”的回答不同,实际上,这种争论 只具有次要性质,因为“本原”实际上只有一个--大写的逻各斯。

所谓爱智即爱逻各斯。逻各斯是西方哲学传统围绕的中心。对任何 传统哲学家来说,以下观点总是不言而喻的:心灵是思想之源,它的 地位相当于“神”。思维追求理性与逻辑,只有符合逻辑规则的思想 才是真的思想,才符合真理。思想的真理只有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才 可以交流和理解,表达有两种方式:(1)说话,思想最直接的交流;(2) 文字,它记录说话的内容。因此,亚里士多德曾经认为,被说的词是 心理经验的符号,被写的词是被说的词的符号。就是说,语言有自己 的等级体系,文字处于最底层,它是关于符号的符号。

总之,以逻各斯为中心,形成了心灵或思想、说话、文字之间的相 互关系,文字只具有工具作用,而说话与文字不同,它是逻各斯的一 个重要因素。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所谓思与在的对立关系是在 思维着的理性(逻各斯)范围之内探讨的,理性的逻各斯具有解释一 切现象的绝对权威性。

逻各斯是西方文化传统中支配一切的精神力量。赫拉克利特 称,万物都根据永恒的逻各斯产生。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实 体、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人性及其所替代的中世纪的神性、培根的理 性新工具及理性在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胜利、德国人的思辨理 性……这一切,在某种意义上,不过是逻各斯的特殊表现方式。哲学 是文化的精髓,以逻各斯为代表的文化是规范和支配自然的文化,它 使人类的自然成为“人类文化的自然”。自从文化掉进逻各斯的陷 阱,文化对自然的压抑随之而来,于是文化便始终规范着人,它抹煞 着人的自然性。

现代以来,以逻各斯为代表的形而上学传统遭到哲学家们越来 越激烈的抨击,所谓反形而上学,实际是反对逻各斯文化。 尼采的口号是重新估计一切价值!他试图让词语脱离逻各斯的 依赖,认为哲学话语只是一种修辞式的隐语,一种可以破译的话语。真理只是幻象,人们却早已忘记它是幻象。

弗洛伊德也说,意识是假象,本能的心理活动是无意识的,却被 意识的交往掩盖了。无意识的典型是梦,梦的符号把意识的意义和 对象抹掉了,梦的意识需要重新破译。

胡塞尔提出:面向事物本身!他所谓“事物本身”是在隔离“自然 的观点”之后得到的现象,而“自然的观点”就是以往西方传统哲学文 化观察世界方法的总称,主要是逻辑理性的思维态度。胡塞尔是 20 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发动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哲学革命,使 20 世纪哲学面貌产生了根本变化。现象学批判传统自然思维或逻辑思 维,把这些态度从现象学中隔离出去,这实际是把整个西方哲学传统 搁置一边,回到先于逻辑的东西。尼采对传统的批判,弗洛伊德对意 识的批判,是另一种搁置的态度。胡塞尔之后的欧洲哲学,不断进行 这样的搁置:存在哲学、解释学、结构主义,甚至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从 不同角度寻找先于传统本体论和逻辑认识论的东西,“面向事物本 身”是它们共同的倾向,其蕴意在于反对以往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然而,胡塞尔、海德格尔、20世纪法国哲学家们,甚至维特根斯坦,对 “事物本身”的理解有很大不同,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反形而上学 问题上的一致性。

围绕逻各斯传统的光环是心灵的智慧:它的要素是抽象而神圣 的观念,表现为实体、概念、理念、真理等等。它们是形而上学的意义, 通过传统的思与在的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表现出来。

维特根斯坦以他实证并且幽默的口吻表示他的态度:我们只能 说可以说的东西,对不可说的东西应该保持沉默。对他而言,实证的 领域属于语言,而不属于观念。他晚年最后的结论是:可说的只是我 们如何去玩语言游戏,游戏的界限并不超出语言的界限;不可以说的 是游戏之外的一切(比如语言游戏之外的对象、思想、心灵),如果硬 去谈论他们,就得使用乌托邦一样的语言。

海德格尔则认为,用现象学方法排除对存在与真理的逻辑性理 解之后,遗留的“现象学剩余”是一种被传统遗忘了的存在。对这种 存在意义的阐述,需要一种原始的诗一样的语言和新的解释学,它不是爱智的知识,而是智慧之根。我们已经习惯了形而上学的抽象思 维,但海德格尔的存在却是疏远而朦胧的。当他说思是诗时,并不是 回到一个逻辑的逻各斯。海德格尔“思”的开始是传统爱智的终结。 当代法国哲学家们一反清晰明了的唯物主义传统,其庞杂晦涩 令人困惑,这是由于他们书写的文本自身的困难造成的。这些文本 与“形而上学语言”之间出现裂痕,而文本的作者们不是传统哲学家, 而是人类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历史学家、文艺理论家等等。 近代哲学,特别是 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反形而上学潮流是在回答 康德提出的一个老问题。康德的问题是科学的形而上学是否可能? 他的“三大批判”向我们揭示出形而上学是如何一步步被驱出科学, 在实践理性、审美和信仰领域保留自己的地盘。康德终于不能建立 一门科学的形而上学。换句话说,被保留的地盘中没有科学,只有信仰,这才是康德哲学革命的真实意义,它等于宣布了思维与存在的同 一性这一传统哲学问题的破产,是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形 而上学问题的颠覆。

一百多年后,胡塞尔只是以变换的方式提出与康德同样的问题: 他以前的哲学都是形而上学,所以要以“隔离”的方式置之不理,从而 直视“事物本身”。以下观点中胡塞尔与康德又不期而遇:理性的思 维方式对自然科学问题是有用的,但当他超出这个界限去证明形而 上学问题时,就是愚蠢的。

由此看来,哲学的断裂早在康德就开始了,当代西方哲学家们在 完成康德和胡塞尔的使命,一层层剥离“形而上学”的语言用法,以显 示语言的本色或事物本身,这与传统哲学思维有了很大的区别,它搁 置了理性的逻各斯。德里达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真心欢迎各位文史哲爱好者,添加我的个人微信 SuperQSC 。添加微信后,我会邀请您加入我们的【微信交流群】,获取各类文史哲资源,随时获取更新动态,真心期待您的添加。(纯交流,不收费,放心加,没套路~)(另外,平时实在没精力维护各种PDF资源的,也不打算靠倒卖PDF挣钱,所以需要PDF之类的,还是积极的京东、当当、微信读书支持正版)另外,如果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您要求我下架的,也可以联系我,我立刻下架。 另外:【超人书单】史上最全哲学书单与学习资源
(0)

相关推荐

  •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附录 解释、注解和引证-在线阅读

    附录 解释、注解和引证 [I] 对无限本质的意识,不外就是人对自己本质的无限性的意识;或者说,在 无限的本质、宗教之对象里面,人只是以他自己固有的无限本质为对象。 圣托马斯·阿奎那说道:“上帝不是形体。每一个形体都是有限的。但 是,我们能够在理性和想象力之中超越任何有限的形体。这样,如果上帝是 一个形体,那我们的理性和想象力就能够设想某种超乎上帝的东西。这当…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20日
    1.2K
  • 第一节 圣西门的生平与著作

    圣西门(Claude Henri de Saint-Simon),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社会主义”一词的创立者。但是,以往对圣西门的评介带给我们一 个错觉,似乎圣西门的思想与启蒙思想家们有很大的不同,这是一 种误解。事实上,圣西门首先是一个启蒙思想家,他继承了18世纪 的哲学传统,并与孔多塞和孔德同处启蒙时代,他们的基本政治倾 向是一致的。 1760年1…

    书籍分录 2023年11月29日
    592
  • 罗素-《西方哲学史》-卷⼀ 古代哲学-第⼋章 阿那克萨哥拉-在线阅读

    第⼋章 阿那克萨哥拉 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虽然不能和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和巴门 尼德相提并论,然⽽也有相当的历史重要性。他是伊奥尼亚⼈,并且 继续了伊奥尼亚的科学与理性主义的传统。他是第⼀个把哲学介绍给 雅典⼈的,并且是第⼀个提⽰过⼼可能是物理变化的⾸要原因的⼈。 他约当公元前500年⽣于伊奥尼亚的克拉佐美尼,但是他的⼀⽣⼤ 约有三⼗年是在雅典渡过的,约当公…

    书籍分录 2024年11月4日
    328
  • 阿波罗多洛斯-《希腊神话》-节本-第四章-在线阅读

    一 阿喀琉斯不出去打仗,因为他为了祭司克律塞斯的女儿布里塞伊斯的事很是气愤。因此那蛮夷们有了勇气,走出城来。阿勒克珊德洛斯和墨涅拉俄斯单独对打了一仗,阿勒克珊德洛斯打输了时,阿佛洛狄忒将他劫了去了。潘达洛斯射了一箭,破了〔休战的〕誓约。 二 狄俄墨得斯很是勇敢,在阿佛洛狄忒来救助埃涅阿斯的时候,他刺伤了她,又与格劳科斯遇着,记起他们父亲的友情,交换了衣甲。赫…

    书籍分录 2024年3月4日
    543
  • 邓晓芒/赵林-《西方哲学史》-2005年版后记-在线阅读

    2005 年版后记 要出一本适合于大学本科生阅读和学习的西方哲学史教材,这是我们多年 以来的心愿,也是我们的两位业师陈修斋先生和杨祖陶先生的嘱托。但由于种 种原因,这本书直到现在才由我们两人合作写出来,也算是完成了夙愿。现在由 高等教育出版社接受并惠允出版,我们对付出了大量心血的责任编辑致以衷心 的感谢! 中国的西方哲学史教材,曾在一个长时期内受到苏联和国内…

    书籍分录 2024年10月29日
    455
关注微信